“男生班”,且试且珍惜

  上海男孩李忠阳选择了“给自己的人生冒一次险”,报考上海八中男生班。与他作出相同选择并最终通过学校面试的,还有其他60多个男孩。“男生班”已试行两年,虽然还没经历过高考的检验,但校长卢起升已隐约见到了最终那份实验报告可能有的模样。(4月9日《中国青年报》)
  “男生班”,顾名思义就是全是男生的班级,这与现在普遍存在的男女混合的班级不一样。据了解,之所以要专设“男生班”,就是为了解决“男孩危机”。“男孩危机”指男生在学业、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龄女生的现象。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它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现象,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问题”。于是,“拯救男孩”就成为必然的社会趋势,而“男生班”就是“拯救男孩”的一个“教育实验”。
  “男生危机”是否真的如“传说”中说得那么严重?这恐怕没有定论,当前还属于见仁见智的讨论范畴。而由此产生的“男生班”自然也难逃争论的窠臼。不过,在我看来,“男生班”的“教育实验”绝非没有意义。一方面,“男生危机”的确不同程度存在,而男生缺乏“阳刚之气”、“伪娘现象”也逐渐严重;另一方面很需要为改变男生落后现状做点事。“男生班”是“因性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另类的“因材施教”,不能被一棍子打死。
  从现有的教学方式来看,更适合女生,因此,女生更容易出类拔萃。“男生班”的一些做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比如,教学方面,男生很喜欢学校专设的以“数字达人”、“差异理解”、“野外生存”、“偶像生成”为主题的四门课;比如人格养成方面,也是基于男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优势,意志力、计划性、耐挫力等方面的劣势进行的。从实验的效果来看,也是相当不错的。其一,成绩方面。在最近的一次全区统考中,男生班的成绩已经远超全区平均分;其二,性格方面。 男生班的学生热情,也成熟——他们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自我的控制和规划能力比普通班男孩强,他们很大气,视野宽广。当然,这些,也并不能完全说明“男生班”就是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男生班”的学生没有选择离开,他们还想继续读下去,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从国际接轨的角度看,许多国家也多重视“男孩危机”,比如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例如增加男孩实践和运动的机会,着重培养男孩阅读习惯,实行男女分教,以及提高男教师比例等,取到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男孩危机”,我们应该正视,也应该为此作出努力,诚然,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学校女老师过多,更多的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原因,这些弊病全靠“男生班”来解决是不可能的,毕竟“男生班”不是仙丹妙药,但这并不妨碍进行类似“男生班”的教育实验。对于“男生班”的教育实验,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且试且珍惜。(前溪)

http://21cncpm.com/wwyp/626220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