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情况下才敢与日美一争雌雄?(转载)

  中国什么情况下才敢与日美一争雌雄?
  
  2014-04-14 12:59:41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2684 次 | 评论 4 条
  最近,美国驻冲绳最高司令惠斯勒表示,假如中国占领日中有领土争议的尖阁诸岛(钓鱼岛),美国驻太平洋海军陆战队有充分能力将其夺回。他表示“这也是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战力的整个集成价值所在。”日本新闻网说,这是美军高级司令官首次在公开场合表明美军会在中国军队攻占钓鱼岛之后,会采取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帮助日本夺回该岛。而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近日访华时曾在与中国国防部长常万全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重申美方立场,即中方声称拥有主权的钓鱼岛处于美日安保条约的保护范畴,如果钓鱼岛遭到外国军队的攻击,美国有义务援助日本。
  自从中国在东中国海划设防空识别区以来,外界对该地区发生冲突的担忧有所增加。中国政府船开进钓鱼岛海域似乎已经常态化了,国际媒体对此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警觉。然而,一个没有引起特别关注的细节是,中国政府船只在这一带海域开进得越来越深。中方要做成的“既成事实”就是把船舰和飞机钓鱼岛巡逻常态化,现在,如果从中国的角度看,钓鱼岛,乃中国之岛,虽然无法登上去,但至少满足了随时派船派飞机“巡逻”的愿望;至于日方,虽然事实上“管制着”钓鱼岛,但面对中方的船舰和飞机“大军压境”,苦无应对的良策。一方要坚守自己的“领土”,一方要巡视自己的“领土”,任何一方更进一步的行动都会被视为是“威逼”,任何一方都会把自己针对这种“威逼”的行动解释成是“自卫”。
  这里面显然有一个潜在的危险的交集点。在谁都不让的情况下,会不会擦枪走火,会不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非理性的偶然的因素谁也难以排除。现在需要问的是,中方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仅仅满足于实现巡逻常态化,还是要一步一步深入推进?中方决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一切都难以预料。
  可以估计的是,如果发生不测,最后的结果不见得会对中方有利。
  面对钓鱼岛困局难解,日本政府也苦无良策,如果两国围绕钓鱼岛问题的对立进一步尖锐化,两国政府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但面对钓鱼岛困局,日本当局至少已在外交层面打了一个小小的胜仗。
  钓鱼岛,全称钓鱼台列岛,简称钓鱼岛,根据历史、地理和国际法,无疑是中国的领土。然而,1970年代后却被二战战败国日本所控制。在钓鱼岛争端上,中国陷入如此不利的地位,这是什么原因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钓鱼岛、琉球群岛的地理和历史谈起。钓鱼岛位于东海,具体位置在浙江东面,台湾的东北面,在地理上,属于中国大陆架的延伸,与琉球群岛隔着冲绳海沟。在明朝和清朝时,钓鱼岛一直是中国的领土;而琉球群岛上的琉球国则是中国潘属国。1879年琉球国被日本吞并。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又占领了台湾、澎湖列岛和钓鱼岛。二次大战后,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所以,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国际法看,钓鱼岛、台湾和澎湖列岛毫无疑问属于中国;日本不但无权占有钓鱼岛,甚至连对琉球群岛是否拥有主权也有疑问。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国共就爆发激烈的内战,国民政府无暇顾及钓鱼岛。那时候,美国就以战胜国名义对琉球群岛实行托管统治,也许是出于对钓鱼岛地理和历史的无知,也许是出于扩大第一岛链防御纵深的需要,美国把“无主”的钓鱼岛划入其托管的琉球群岛范围。
  中国大陆建政后,一直热衷于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向周边国家赠送大片的领土:一、1960年中国大陆把江心坡和南坎两块领土送给缅甸,这两个地方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土地,居民主体大部分是讲汉语的汉族人和汉化的少数民族。江心坡是1927年被英国非法占领的;南坎是 1897年租借给英国的,在缅甸独立之前,英国一直向中国政府(先是清朝,后是民国)支付租金,与九龙和新界一样。二、1962年,在中印战争中,中国军队把印度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连印度政府都准备撤出首都新德里。然而,中国大陆出乎意料主动停战撤军,不但没有占领印度一寸土地,而且留下藏南肥沃土地送大礼。这块土地相当于2个台湾。三、1953年,金日成选中了中国的长白山天池为金家王朝的圣地,以此为理由向中国大陆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如此荒唐无理的要求,中国大陆竟然慷慨应允,把半个长白山天池和薪岛、绸缎岛等几个岛屿送给朝鲜……。根据中国大陆当政者一贯表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这样胆大妄为的当政者来说,根本不会在乎钓鱼岛几个无人小岛的得失。
  事实上也是如此。从1949年中国大陆建立政权到1971年美国把琉球群岛(包括钓鱼岛)转交日本,这二十多年中,中国大陆不但不与美国交涉钓鱼岛的主权,而且连一个声明也没有。相反的,为了拉拢日本民族主义者反对以美国,中国大陆不但一口咬定当时地位未定的美国托管地琉球群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而且还把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也搭配赠送日本人。1953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式的文章《琉球群岛人民反对美国占领的斗争》,文章开头是这样:“琉球群岛散布在我国台湾东北和日本九州岛西南之间的海面上,包括尖阁诸岛、先岛诸岛、大东诸岛、冲绳诸岛、大岛诸岛、吐噶喇诸岛、大隅诸岛等七组岛屿,……”这里中国大陆不但向日本献上中日有争议的或者地位未定的领土琉球群岛,而且还公然地向日本人出卖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尤其令人作呕的是,当政者无视钓鱼岛与琉球群岛之间隔着冲绳海沟的地理常识,甚至在地理上也把钓鱼岛归入琉球群岛,并且用日本起的地名“尖阁诸岛”来称呼钓鱼岛。
  几年后,195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又发表正式社论《无耻的捏造》。这篇文章大骂美国“策划各种阴谋,破坏冲绳的民主选举”。接着引述大陆外交发言人的话说:美国在捏造“中国绝不放弃对琉球的主权”消息,“目的在于打击冲绳人民要求把冲绳归还日本的强烈情绪。……这些岛屿在过去任何国际协定中均未称被规定脱离日本。”社论意思无非是说琉球群岛——包括钓鱼岛是日本的神圣领土,中国不但绝对没有主权要求,而且还不许任何国家和任何人持有异议,否则就是恶毒地挑破离间中日两国人民的关系。
  1971 年6月,中国大陆和日本民族主义的“共同目的”终于达到了:美国与日本签订《归还冲绳条约》,把包括把琉球群岛中国领土钓鱼岛一起“归还”日本。就在这时候,中国大陆才开始觉得“日本人民”不但不是其可以利用的美力量,而且还通过此前签订《日美安保条约》,成为美国最坚定的同盟者。中国大陆终于落得一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折了兵”的结局。同年12月,中国大陆开始改口发表声明称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但仅仅在口头上说说而已。
  1972 年9月29日,中国大陆政权与日本两国正式建交。为了感谢日本人过去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那场战争重创中国民国政府,大陆政府宣布放弃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对于钓鱼岛主权的问题则连提都不提。1978年8月12日,中国大陆与日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为了拉拢日本与一起“反对霸权”,邓小平也没有申明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主权问题留给下一代解决”。然而,在2010年10月22日,日本外相声明说“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是中国大陆当局的一厢情愿,日方从来没有接受过,以后也会接受。这样一来,全世界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搁置主权,共同开发”,这个对待领土领海争端的所谓中日共同准则,宣传了几十年的,原来是自欺欺人的。
  2012年8月16日《环球时报》发表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社评文章说了实话:“中国做不到现在就夺回钓鱼岛,这一点也必须让国民清醒。那意味着一场大规模战争,打这场战争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2013年3月14日,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上将接受新华网专访中说:面子问题还是很重要的。“我觉得目前党和政府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的决策完全正确,非但没有丢面子,而且越来越多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外交上更加主动。应该说是给中国和中国人挣足了面子的。”钓鱼岛之争,是面子问题,而中方已挣足面子。
  《环球时报》和刘源将军都很清楚:发生战争不符合党国的利益。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大陆只要“挣足了面子”就可以了。这里的面子,意指日本政府出钱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实现该岛国有化,让中国大陆大失颜面;中国大陆通过各种渠道,再三向日本政府打招呼,要求照顾中方面子,日方并未接受。北京甚至私下提出,只要日方做到“三条”(不登岛、不开发,不做海洋调查),中方则默认现状。刘源的意思,中方应见好就收。为此,他还引用古兵法,为中国大陆圆场:“善士不武,乐杀不祥”、“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兵者大凶,战者无不用其极”……。
  刘源还说:“靠军事手段拿下一个岛并不难,可打了以后怎么办?”表明与日本交战,并无胜算,即便夺了岛,也未必守得住。刘源暗示中国大陆打不过美日联军,因而不能硬来。转而表示:中国大陆重组国家海洋局,以中国海警局的名义开展海上维权执法;此举“十分智慧”。“边防也好、海防也好,大量是出于民事和反恐,应该说主要还是警务问题,由海警处理,对路合法。”刘源之意,证实中国大陆在钓鱼岛的“蘑菇战术”或“蚕食战术”:派海监船和海监机巡航,甚至用渔船跟日方纠缠,让日方逐渐“习惯”中国大陆在钓鱼岛海域的“存在”;进而让日方认可钓鱼岛争议的“存在”,为中国大陆最终夺取钓鱼岛制造法理空间。在近期的连番讲话中,刘源还含蓄承认,军队腐败,不能打仗:“一段时间确实存在一些部队官兵吃喝成风、铺张浪费的现象,损害了军人的形象,败坏了部队的作风,……。”国防大学政委、上将刘亚洲甚至痛斥:“军队个别领导玩物丧志、蝇营狗苟,影响极坏。”……
  当年日清甲午海战,清廷之败,不在国力和军力(远超日本);日本之胜,不在船坚炮利;胜败因由,在于清廷官场与军队的腐败透顶。今日中国大陆,不论官场还是军队腐败,都远超当年清廷,岂能轻易对外言战?!
  轻易对外言战结果会怎样?不妨看一下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日为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开战。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强国。而中国大清王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力陈旧,显然不是日本对手。头脑比较清醒一点的李鸿章、丁汝昌等务实派大臣,力陈对日关系要谨慎,甚至认为“战无胜算”,要避免对日全面开战。在李鸿章的斡旋下,日本外相同意拿到一百万白银,日方就从朝鲜撤军。一场危机眼看可能避免,但大清王朝的那些爱国大臣们(更有平民)却坚持要跟日本开战,理由跟今天中国网络上的愤青以及张召忠这样的伪军事专家一样,慷慨激昂地空谈爱国抗日。于是昏聩的慈禧和光绪皇帝也头脑发热,下令跟日本决战。在双方国力、战力(更不要说清朝的全面腐败)的悬殊下,结果当然是清朝海、陆军大败。
  只从一点就可看出战争胜败:慈禧太后挪用了可建造12艘当时中国大陆最高等级的定远铁甲舰的海军巨款重修颐和园,光绪皇帝大婚的花费可造三艘半定远级战舰。而日本不仅以国家财政收入60%来发展海陆军,明治天皇还每年节省自己的宫廷经费,再从官员薪水里取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
  清朝甲午海战惨败后,李鸿章出面跟日本谈和,最后赔偿日本二亿两白银(是当初百万两的200倍),并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和台湾,后辽东用3000万银两赎回)。中日甲午海战也成为清王朝垮台的催化剂。
  甲午战争的教训是,中国人中最不缺乏那种只知空谈的“爱国贼”,他们不从现实出发,头脑发热,慷慨激昂唱爱国高调(占据道德高地),任何理性一点的想法和不同意见,都被他们扣上“卖国”罪名而声讨之。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当时如果没有《马关条约》,今天就不会有“台湾问题”。当然,也不会有一个脱离了集权专制的民主台湾的存在。
  今日,当局的决策是严惩党内、军内腐败。这无疑是正确之举。如果大陆能做到象台湾那一样民主自由,那时或可与美日一争雌雄。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508777.html

https://www.richdady.cn/zixun/item-512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