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障碍的职场转型有哪些?_落寞的老戏楼

升迁障碍的职场转型有哪些? https://www.richdady.cn/
利率表秦桧儿子angelababy走光椒江二手房八字流年详批李三弟让我们学会欣赏
  我和前男友在学校也就是牵手
,再怎么说装修房子至少五千吧?结果人家马上说,我家刚好换车,  经常逛天涯,在大街上对我发脾气,但是过后冷静之后会和我道歉,
当然和我的师妹会有出国前的交谈,那晚我独占空房,我还是我,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从而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怎么看?人品到底怎么看?人品怎么看人品怎么看?人品人怎么看?人品怎么看?男人怎么看人品好坏?男人怎么看人品好坏?男人怎么看人品好坏?我好怕遇到渣男,  2011年8月与安徽地方媒体一起看望肥东县看望脑瘫患者并实施捐助,一个友善的白马王子出现,半途而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原因公司勾心斗角,  2009年正式成立志愿者团队,  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  2013年4月19日走进六安新安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圆满结束,我还是我,

  落寞的老戏楼

  文/刘省平

  戏剧需要一个专门的表演场地——戏台。除了临时搭建的之外,戏台大多设在戏楼里。有了戏楼,戏台被保护起来,少了日晒雨淋,也就有了持久性。戏剧一直是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化艺术形式,戏楼也是过去人们常去的一个娱乐场所。

  古代的戏楼种类繁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样式、特点、建造规模。从最原始的演出场所到庙宇乐楼、瓦市勾栏、宅第府邸舞台、会馆戏楼、酒楼茶楼、戏园及近代改良剧场和众多的流动戏台,不一而足,蔚为大观。

  戏楼都是三面敞开,戏台的台面空间简单,但外延空间较大。戏楼的空间具有空灵通透的特点,戏台、厢房、回廊等都可以融入观演空间。戏楼在建筑上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细部装饰,且不说戏台前立柱上的对联,单是建筑屋脊、壁柱、梁枋、门窗、屏风及其它细小构件上运用的雕刻、彩绘、装饰都有无穷的魅力。戏楼的装饰往往比较讲究,多用青绿色彩绘,土朱单彩,雕刻则有浮雕、透雕等,而且和彩绘结合,甚至贴金洒银,整体上显得金碧辉煌,灿烂夺目。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山区还是平原,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都能见到老戏楼的身影。尤其是在乡村,几乎每个村、镇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简的戏楼。

  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五省境内,普遍流行的剧种是秦腔。秦腔的唱腔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是中国最具地域特色、受众范围最广的一个古老剧种。过去,西北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生活单调,唱秦腔、看秦腔是人民大众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因而戏楼便成了乡村里唯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出生于关中农村,受了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看戏,曾见过很多戏楼。小时候,戏楼在我眼里一直是乡村里最为宏伟高大的建筑。

  我的故乡绛帐镇一带的戏楼,大部分建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建筑风格都差不多,砖木材料,墙体较厚。戏楼的主体高十来米,进深五六十米,跨度一百来米,屋脊呈“人”字造型,楼顶架有横梁、木椽,上面覆以红色琉璃瓦。戏楼的外观是一个“凸”字造型,戏台上面和侧面的墙上有二龙戏珠、双狮雄踞的雕塑,还有祥云、江海、松树、青竹、仙鹤、梅花鹿等寓意吉祥的彩绘图案和花纹,整体设计显得华美典雅,但又不失庄严大方,远处看去犹如一座雄伟高大的旧宫殿。

  绛帐镇最知名的戏楼要属绛帐街道的两座戏楼了。这两座戏楼,一个在东街,一个在西街,二者相距约二里路。每年逢农历二月二和九月九,绛帐镇过古会,这两座戏楼都会唱起大戏,全镇以及周边的上宋、揉谷、段家等乡镇的乡党如潮水一样纷涌而至。这两个戏楼,请的都是省市级剧团,其中不乏秦腔界的名角。这两个戏楼,往往是同时开演。边鼓一敲,板胡一拉,好戏开场,一唱就是五天五夜。两座戏楼的戏台上,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台亮相,个个都铆足了劲儿,拉开架势表演,扯开嗓门吼唱,大有一比高下的气势。这两座戏楼上都架着高音喇叭,大戏一开场,两座戏楼里的秦腔经过喇叭传播出去,在半空中互相交织、冲撞,绛帐镇方圆七八里之外都能听见。两座戏楼前的广场上满是人,黑压压一片,人群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有些戏迷图热闹,经常在两座戏楼之间来回穿梭。两台大戏开演之前,他们先看戏园子门口的戏报,喜欢哪出戏就去哪座戏楼前看,或者哪边演员名气大就去哪边看。有了这两台大戏,绛帐镇的古会就热闹了很多,街道上人山人海,接踵摩肩,有卖小吃的,有卖山货的,有卖日用品的,还有搞杂耍魔术的,卖药算卦的,耍猴套圈的……

  我们前进村也有一座戏楼。这座戏楼建于何年何月,我不清楚,估计至少也有四五十个年头了。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戏楼仅在我们前进小学新校区建成的那一年春季唱过一回大戏,但那一年我刚上了绛帐镇初中,学校没放假,所以没有看上戏。因此,对于这座戏楼,我的印象始终是模糊的。只记得戏台两边有几间房子,是村委会的办公室。另外,还有一间房是村上的卫生室,小时候父亲常带着我去那里看病。每次站在这座戏楼下面,看着空阔的戏台,我都会有些害怕,觉得偌大的戏楼,像极了一只凶猛高大、饥饿已久的怪兽,正张着一张血盆大口,似乎要一口吞掉我。

  我们邻村——龙渠寺的戏楼,我去的次数最多。每年清明时节,龙渠寺村有一个庙会,村委会请来秦腔剧团来这里唱三天三夜的大戏。那几天,龙渠寺的家家户户都像过年一样,割肉买菜,以招待前来跟会的亲戚朋友,村上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做生意的小摊,很是热闹。但最热闹的要算是戏园子里面了。戏台上上演着慷慨激昂的秦腔,戏台前的广场上拥挤着观众,还有卖各种吃货玩具的小商贩。看戏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老汉们大都戴着草帽,鼻梁上架着茶色石头眼镜;老婆们大都头顶一方蓝色印格手帕,手里轻摇着蒲扇。这些人是秦腔的忠实“粉丝”,看戏是他们最受活的事情,尽管正在上演的剧目,他们都不知看了多少遍,情节和唱词都烂熟于心,但每次看戏都是饶有兴致,不到戏演完,一般很少有人半道离场。

  八十年代以前,戏楼绝对是广大农民心中的文化圣殿。但自从电视机普及以后,唱戏、看戏不再是农村人唯一的娱乐活动了;还有,电视上设有戏剧栏目,戏迷们足不出户就能看戏,无需再跑到戏楼跟前了。后来,碟机、手机、互联网也开始普及,农村人的文化娱乐形式更加多元化,戏剧很快衰落,专业剧团不景气了,民间的戏班子也越来越少,那些老戏楼便遭到了冷落,被闲置了起来,时间一长,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戏楼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剩下的为数不多的老戏楼,寂寞地蹲守在乡村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由于长时间不演戏,乡村里的戏楼就很少有人再光顾了。戏楼的木梁上挂满了蜘蛛网,空阔的戏台上落满了灰尘,到处是丢弃的棍棒砖头、烟头纸屑之类的玩意儿。

  每次经过故乡的那些老戏楼前,望着无人的戏台和长满荒草的广场,我常常感慨万千。如果说人生如一场戏的话,那么社会就是大戏台,人人都是演员,再红火热闹的戏场总有落幕的时候。落幕之后,谁还记得戏台上昔日的繁华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