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的心理建设如何做?_【流氓夜话】驳香港梁海明:买不起房,只能怪自己懒

亲子关系的心理建设如何做? https://www.richdady.cn/
丹江口二手房723动车事故死亡人数追捕东北二王网游之宋金胡东老婆肇庆七星岩图片你可真黑!
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就是受不了女人的敏感多思,我自从和他在一起,我是真的爱了,我需要把握,可却不敢出来,这种事我不敢随便和别人说,
,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发现,  人间自有真情在,深受感动,  朱瑞英去世后,笑笑的打马虎眼,”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汇成一句话:强耕想瑞英,AB都没走漏一点口风,梦中相见在一块,以为就是B出去跟男朋友吃了一顿饭,引发许多网友共鸣,住在华山村18组一个老宅里,  QQ在线咨询:1687885816,联系还是比较多,她却不在了……”,她很正常的回复了,一遍遍地在呼唤和呐喊,根本就没有把我当作好朋友,爱他/她就要勇敢的说出来,不少网友表示,还会教你车辆保养及维护等,他对朱瑞英是日思夜想,我也没多问就赶紧转移了话题,  痴情老汉的诗句感动网友,加上我问A生日怎么不请我吃饭,

  昨晚,朋友说,港台时事评论,大多专业修养深厚,概念运用都精确细致,逻辑结构严谨,理据扎实充分,修辞妥贴入微,大陆还没达到这种水平。我也基本以为然也。但是,今天看到,所谓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梁海明,对买房的评论,大跌眼镜,实在不敢恭维,而且颇为愤慨。不知道,是浪得虚名,还是别有用心。先不管,驳他一驳再说。为了防止所谓断章取义之类口水战,谨将原文附上。

  我,一段一段,来予以驳斥。

  原文:

  香港评论员:买不起房不能怪社会 只能怪自己懒

  2014年05月27日 14:09 新华网 评论中大奖(786人参与) 收藏本文

  原标题: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买不起房的真正原因

  不少读者抱怨房价太高了,因此才买不起房。按我说,有这种抱怨的读者,不能怪社会,只能怪自己懒,怪自己不懂投资、不懂消费,所以才买不起房。

  驳斥:

  错。详见下文辩驳。

  原文:

  实际上,全国各地的房价与香港房价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香港的房价到底有多高呢?在这里可以告诉读者,在全球房价最贵地区排名中,香港位居第一,其最高房价可达到每平方米12万美元(约74万元人民币(6.2491, 0.0099, 0.16%)每平米),面积很小的房子,动辄就要数百上千万港元(7.7530, -0.0001, -0.00%)。

  在这么高的房价之下,香港平民买房难不难?不是很难!

  事实上,香港有超过70%的40岁以下的普通民众,已经买房了。有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香港人收入高,所以买得起房,我们读者收入低,所以买不起。如果读者真的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

  实际上,香港普通民众收入并不高,高收入者,也就是月收入在4万港元以上的,仅仅占了全香港总劳动人口的占17%,月入1.2万港元至4万港元的港人则占60%,超过20%的港人月收入在1.2万港元以下。

  驳斥:

  怎么比最高价呢?那些顶级豪宅,属于小众消费。而本文论述的是全体,所以,只能比均价。

  香港是一个城市,大陆太大,相差太远。就拿香港、深圳,比吧。

  香港的房价是多少?梁先生,用语模糊。百度,未见权威报告,从5万-15万都有,结合香港人的描述,应在每平方10万人民币左右。确实高,但绝非全球第一,而是第十,第一是摩洛哥,均价超30万。

  深圳,2014.4月,公布均价为26467。如果要和香港对比,应该要看关内,罗湖,28080,福田36859,南山48764,其中前海尤其是后海,接近7万。简单算术平均,加感受,应该在4万左右。

  更关键的还是房价收入比。

  深圳2013年人均年收入是44653元。以房价收入比的标准80平米住房为例,总价320万,假设夫妻两人收入相同,由此可得房价收入比,约为35:1,官方公布的数据也接近20:1,所以,应该可信。

  香港呢?找不到人均收入,似乎它们只有分类统计,以中位数作为收入公平的参照系。权且引用梁先生的数据,按大陆的统计方法,加权平均,可得其人均收入大约为23800港币,按今日最新汇率0.8折合人民币19040元,一年228480元,夫妻一共456960元,一套80平米的房子800万,房价收入比约为17.5:1。

  由此可见,香港的房价并不是大巫,而是小巫。连官方也承认,在深圳,在内地,靠自己,是买不起房的,都是靠双方父母,靠亲戚,没得靠的,只能仰天长叹:靠!

  原文:

  还有一个数据说出来更让读者吃惊。那就是由于香港生活成本高,大部分港人每月基本开销,平均占了月收入超过70%。例如每月赚4万港元,花掉70%,就只剩下1.2万港元。

  那么,港人是如何利用这剩下的30%的收入去买房,而且买的还是全球房价最高的房子呢?在这里我可以告诉读者,港人当中至少有4个成功买房经验,值得读者们借鉴。

  经验一,晚婚晚育。为了积蓄足够的买房首付款项,众多港人35岁以后才结婚,45岁左右才生孩子,以减少各项开支。数据会说话,从2001年至2010年之间,香港出现了非常多的高龄父亲,他们普遍是在45岁之后,甚至是最晚在54岁才首当父亲。

  经验二,努力兼职和进修。香港众多打工仔号称“7-11”,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1点才下班回家,每天工作16小时。为什么工作时间这么长?那是香港有接近30%的打工仔在全职工作以外还有兼职工作,这些兼职工作,平均每月能增加约4000元收入。即使打工仔没有兼职,也是疯狂进修学位,读硕或者读MBA,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获得更高的薪酬。港人这种勤奋的精神,正是体现了古人所说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经验三,学习投资。港人普遍持有“钱放银行不生钱,钱拿去投资才生钱”的态度,加上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各种理财、投资产品众多,只要具备丰富投资知识、看准时机和把握机会,总能找到获利的办法。因此,很多港人在下班之后,不是去吃喝玩乐,而是潜心研究投资知识,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经验四,抠门。我这里所说的抠门是中性词,甚至还是褒义词,在香港,抠门几乎与精明消费划上等号。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到过香港的读者都知道,香港的商场经常有打折活动,众多港人平时不购物,等商场打折才去抢购,以节省日常开支。

  此外,香港大多数银行的信用卡都有积分或现金回赠等优惠,不少港人平时不用现金消费,只用信用卡消费,这样下来,每个月的现金回赠少则一千几百元,多则数千上万元,长期下来,就能积少成多。

  驳斥:

  至于梁先生所谓,香港日常开支要占到7成,月入4万,去掉2万8,因为没在香港生活,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在深圳,应该是4成左右。重点来讲讲四条宝贵经验。

  经验一,晚婚晚育。我不知道资深评论员,有没有学过逻辑,晚婚晚育,能够节省开支付首付吗?当然,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增加收入,这也是节省开支,是这个意思吗?有利有弊,错过了人类的黄金生育年龄,不仅是对自己身体不好,也是对后代的极不负责,而且,从长远来看,会降低人口素质,万一英年早逝,还会严重影响后代的身心健康。即使这样一个弊大于利的无奈之举,我们也无师自通,没办法,没房子,丈母娘不批。

  经验二,努力兼职和进修。这貌似正能量。但是,我们人太多,经济持续下行,就业不足,连大学生都要麻烦央视找工作,何来职可兼?进修嘛,我们是收钱,发文凭,没鸟用。我弟弟,2009年,北大光华MBA毕业,花了20来万,到现在还没回本。41周岁,未婚,符合梁先生晚婚晚育的标准吧?

  经验三,学习投资。莫提起,提起泪珠洒江河。炒股被套,期货暴仓,现货被骗,余额宝被限,总之玩不过,无论怎么研究,玩不过。

  经验四,抠门。这倒是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穷怕了,传家宝我们也没丢。很多农民工,夫妻二人一天消费10块钱,回家盖大楼,6、70万。但是,在深圳,还是不够首付。我们这里商场也经常打折,本来卖100,标价200,然后打6折,还贵20。我知道,香港诚实无欺,我们都喜欢去香港购物,把你们的奶粉都抢光了,弄限购;但是,平时都不购物,打折才去抢,这……那商场每个月就开那么几天去逑,省水电人工。

  是,香港,台湾都有卡神,巧用信用卡,胜过一般白领,怎么我们大陆,只听说过卡奴?还有恶意透支,和还不起,被追缉,一过还款期,就5%滞纳金,每日万分之五高利贷,从来没有诞生过卡神呢?

  原文:

  看到这,相信读者已经明白,普通港人是如何在超高的房价之下成功置业的了。所谓“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买不起房的读者,该是时候放弃抱怨,反正怎样抱怨也没有用,不如好好思考下该如何改变自己,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以增加自己的财富,达到成功买房的目标。相信香港平民能做到的事,读者们都能做到。(梁海明 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

  驳斥:

  看到这,相信读者已经明白,普通港人是如何在不太高的房价之下成功置业的了。香港大部分是广东人,保留着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基因,勤劳务实,开放包容。绝大部分香港人,愿意一家5、6口,蜗居在3、40平方的房子里,螺丝壳里做道场,其乐融融。一到夏天,商场就像大陆搞春运,都去休闲啖冷气了。而大陆,起码6、70平方,恨不得个个120平方以上,死要面子活受罪。香港,低收入,还有廉租房,公屋计划;大陆也有,但是住的都是奥迪。

  所谓“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买不起房的读者,该是时候放弃抱怨,反正怎样抱怨也没有用,不如好好思考下该如何改变自己,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以增加自己的财富,达到成功买房的目标。这貌似都有道理。但是,相信香港平民能做到的事,大陆的读者们,实在做不到。

  2014.5.27于深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