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投资者过于乐观

  历史上,股票型基金在亚洲销量繁荣,都是正值地方和地区股票主导型投资策略最为受宠的时候。香港基金业2007年火爆异常,大中华和亚洲地区基金的表现尤其抢眼。当年香港基金业净销售额达95亿美元,其中单是这两种策略就贡献了近四分之三的份额。
  后来,债券型基金在香港共同基金销售中占主导,2012年净资金流入达到135亿美元的峰值。低利率和避险心态改变了亚洲各地的投资方式,基金投资者开始重视稳定的收入,而降低了对资本利得的预期。
  因此在过去几年,基金公司专注提供能够支付稳定收益的策略。为了争夺新资金,它们常常强调基金的股息收益率。
  对香港而言,去年很可能是投资者对基金策略偏好的转折点。债券型基金资金净流出,股票型基金资金净流入,投资国际、欧洲和亚洲股市的基金备受资金青睐,表明投资者再次愿意承受股票风险。
  投资者的预期是,亚洲地区股市表现好转将为股票型基金的全面复苏打下基础。过去,亚洲之外一些股市的优异表现一直不足以让投资者持续配置股票型基金,除非亚洲本地股市同样表现强劲。
  亚洲目前的情况很难让人放心。过去,市场人士在上市公司发布盈利报告和前瞻之前调高盈利预期,一直是市场复苏的首要指标。
  而整个去年下半年,分析师一直在下调盈利预期。除对中国表示担忧之外,投资者2013年的心态过于乐观。
  但中国企业盈利超出预期并没有导致股市上扬。因为中国与以往并无不同,政策和宏观经济因素比盈利前景的变化更能影响市场情绪。中国企业盈利超出预期的情况大多发生在银行,而国际投资者对该行业通常采取低配策略。去年,对信贷收紧和坏账风险的担忧,导致投资者远离中国金融业。
  在投资者对当前财报期充满期待之际,分析师开始上调对中国内地、香港、印度和台湾企业的盈利预期。但对韩国、菲律宾和泰国企业的预期仍在下调,尽管下调速度放缓。
  2月中旬亚洲各地股市迎来年内首周上扬,令亚洲投资者感到振奋。中国略有好转的贸易数据促进了股价的攀升。之后中国又报告了1月份创新高的新增信贷数据,尽管中国央行(PBoC)曾于1月中旬呼吁银行收紧贷款。
  约一年来,中国央行一直试图收紧流动性,放缓新增贷款发放,而正是新增贷款推动了所谓影子银行业的扩张。央行控制信贷供应的能力有时有限,有时又极为严厉,导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波动。
  一些企业在国际上融资,削弱了央行的控制力。光是去年11月,香港银行便向内地放贷300亿美元,它们贷给内地企业的总贷款现为4300亿美元。
  融资的另一大来源是离岸债券市场(尤其是在美国量化宽松期间)。在2010年初至2013年6月之间,中国企业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了约2500亿美元的离岸债券。由于全球流动性受美国缩减量化宽松影响,有人担心中国国内信贷环境与国际流动性的这种联系将急转直下,放缓内地经济。如果有迹象表明中国能在2014年维持7.5%左右的增长率,并且控制信贷增速,这将比任何的企业盈利上调更能影响投资者。
  1月底,中国的一支信托基金得到纾困,投资者拿回本金,避免了十多年来该国最大的一起信托基金违约。但分析师预计,随着信贷过度繁荣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今年晚些时候其他基金的投资者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局的对策将至关重要。企稳、好转的中国股市,可能将是亚洲地区股票型基金销售势头持续的前提。

http://hpicc.org/hpi/61263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